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:领导干部应常下基层“照镜子、正衣冠”
2014-09-16 15:15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网 http://nmg.huatu.com/ 作者:半月谈 来源:半月谈基层是干部永远读不完的一本教科书,特别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一面高清“形象镜”。作为党的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去看、去听、去问,经常照照“民心之镜”、正正“服务衣冠”,反思深悟,对准“斑点”、找准差距、抓住要害,提高“敬民、爱民、亲民、为民、惠民”五种能力,打牢党执政为民的坚实基础。
照“敬民之心”,常树群众观念。尊重群众、团结群众、联系群众、服务群众是我们党始终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动力源泉,领导干部走基层、走群众切忌“雾里看花、浮光掠影”。领导干部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是承接地气,密切群众最直接,最有效的力量,对群众疾苦冷暖、民情民意、期盼期望要心怀忧民、忧党之心,做到尊重群众,敬畏历史,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。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听不到真话、实话、普通群众的话,表面上看是基层干部群众不想说、不愿说、不敢说,最本质问题还是下基层、走群众的领导干部作风不深入、方法不对头。领导干部下基层、走群众一定要带着亲民、近民、敬民的感情,想群众之所想,盼群众之所盼,急群众之所急,赢取民心。
照“爱民之情”,多说群众话语。“涉浅水者得鱼虾,入深水者得蛟龙”,领导干部是广大群众敬畏、期盼、关注的焦点,党和政府权威形象。深入群众开展工作切忌说“官话”、“套话、”“空话”,何为“官话、套话”,例如:群众要找份工作,他说下岗再就业工程正在积极推进;群众抱怨周边生活环境不好,他说有关部门正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等等,问题似乎都得到了回答,实际让群众完全不知所云。领导干部如果操着这种“外国话”到群众中去,于是无补,徒增反感。领导干部下基层、走群众,要真正沉下去,沉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间去,用眼睛去观察,用耳朵去倾听,用心去体会,与群众交朋友、常见面、常走动,才能真正与群众建立感情,掌握民情、了解民生,体验民苦,增进与群众的深厚感情,发现群众真正的需要。
照“亲民之形”,永葆群众情怀。领导干部下基层、走群众是否身入心入,且形入。要永葆群众情怀,须换上“农装”融入群众、说群众常说的话、愿意听的话、听的懂的话,带着乡土气息走基层、走群众,群众就有平等感、亲切感。切忌“西装革履”下基层、走群众,不但让群众对干部产生陌生感、距离感,而且会增加群众心理负担,长期以往,会逐渐使干部与群众感情淡漠,脱离群众,脱离实际。领导干部不能放下“架子”融入群众,群众就不能把干部当亲人,当家人,领导干部下基层就听不到群众的真心话,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,最终使干部下基层付出的劳动,群众不认干部“账”,不买干部的“情”,还会把干部言行举止互相传播,成为群众谈论的话题、议论的焦点,领导干部一定要从亲民入手,爱民着手树立起党和政府的形象。
照“为民之责”,装载群众需求。党的根基扎根于人民,植入群众,群众的力量是党执政资源的基础。领导干部下基层、走群众,切忌“敷衍群众,轻描淡写”,轻则损害党的形象,重则危机党的执政地位。党员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,党和政府的形象,走基层、走群众,听民生、解民忧、化民怨是党员干部义无反顾的责任,也是党和国家赋予的任务,要做到“眼里、嘴里、手里、兜里”有群众,眼里有群众,就是尊重群众、高看群众的力量,细看群众的冷暖,深看群众诉求;嘴里有群众,就是要吃群众的苦、说群众话、说话为群众;手里有群众,就是要真抓实干、敢抓敢干、巧抓巧干;兜里有群众,就是要在兜里装“爱心”、装“民情”、装“群策”,才不会辜负组织期望、群众的信任。
照“惠民之举”,解忧群众之困。群众工作来不得半点“虚假”,领导干部“入户”好过群众“上门”,走基层、走群众,领导干部要真正放下架子,俯下身子,深入群众当中,怀着真情,揣着感情,倾听群众心声,做实群众工作,树立公仆形象。切忌开展工作“走马观花,蜻蜓点水”,使党的声音无法真情传递、群众的心声无法真情表达、群众疾苦问一问草草了事等等,让群众对干部的“期望”变成“失望”。中央领导同志提出,要认真思考深入群众怎样能听到真话、实话、普通群众的话,体现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。领导干部下基层、走群众一定要把群众当亲人、群众诉求当家事、群众工作当家业,扎根于群众之中改进作风、密切群众、承接地气,只有这样党的执政根基才具有永不竭衰“营养”。
(责任编辑:焦阳)- 上一篇: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:让流动党员稳下来动起来
- 下一篇:没有了